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教育理论 >

结合生物教学   培养学生社会意识

时间:2012-11-09 14:4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经济时代。科学社会化和社会科学化是现化科学技术发展的显著特征和重要的发展趋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未来的国际竞争焦点是科学技术,而最激烈的应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昌盛最根本的在于人的素质和人才,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而社会意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社会意识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了解发展中的中国和世界,有时代感和危机感,可以帮助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目标。
为此,本文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浅淡六种现代公民应普遍具有的社会意识,改革开放意识,竞争发展协作意识,科学技术社会统一意识,环保意识,节能意识,科学探究意识与生物教学的联系。
一、改革开放意识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闭关锁国只能斗争导致落后。我国每个人都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自主,竞争务实的新观念。我在教学中结合本校和本地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法改革。比如实验,新教材一改过由老师包办包做办法,实施由学生自己动手, 通过实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老师只是引导者和辅助者,从而锻炼学生动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进行实验时提倡和鼓励学生大胆革新,从实验材料、用具到方法、装置、流程。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革新的内容。使原本很刻板的实验内容变得很开放富有挑战性,同时也能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唯有改革才能创新,才能提高效率,才能发展的现代社会意识。
二、竞争、发展、协作意识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 经济快速发展。每个人都将面临激烈竞争的国内、国际环境。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相互竞争。在生物教学开展实验操作比赛,改进课本实验,课堂知识竞答等活动,逐渐树立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生态系统与稳态》一章中,我让同学们自己设计小实验来说明“酸雨的形成及危害”原理,看谁设计得合理巧妙,大家踊跃参加,设计出来四五种不同的方法,效果极佳。
智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而学会与人合作是成功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世界上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制作也往往是多人共同协作的结果。沃森和克里克之所以能在1953年成功的构建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这与他俩上千次的合作试验分不开的。再如,1965年我国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更是科研所上下一群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在平时生物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这种既竞争又合作的优秀品格。
三、科学、技术、社会(STS)统一意识 
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是当今世界的一大趋势。我们应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大影响。在青少年学习生活中,也应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内容。比如我们可结合本校实际,探讨各种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实验操作、现场调查 、教材分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学习生物知识。如学习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可涉及啤酒厂是如何酿酒的;学习种群数量“S”形变化规律,可联系每年各海域的休渔制度等。还可以介绍一些高科技热门生物学技术及其产品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如如何看待减肥产品广告,如何正确认识爱滋病,癌症,如何认识克隆技术与疾病的治疗等等,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                                         
四。、环保意识
  早在1922年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的宣言中指出“为现代人和后代子孙保护和改善环境,成为人类一个迫切目标。”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今天,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城市中垃圾污染等问题也困扰着我们。保护环境,提倡绿色GPP,实施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捷。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强环保意识,发展人们解决和改善环境的技能,培养人们正确的环境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加强这方面知识的串联和引导。如:让地下水评估化肥、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尝试对全球变暖问题(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等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也可以组织报告会介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及环保科学新成果,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游泳场馆水立方,就是充分利用光能,为场馆提供能源等。并联系当地实际讨论山区退耕还林或沿海利用风能发电的意义。
五、节能意识
  资源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当今世界的三大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率较低,而且利用率也较低。但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源需求量大。我们应教育学生提高节能意识,注意爱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如讲到《生态系统》一章时,我曾与学生讨论研究如何根据当地的实际,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充分的利用,多级利用,如何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潮汐能,培育石油草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尽可能使节能产品。
六、科学探究意识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具活力的推动剂;没有创新,便没有发展。科学探究便是创新的具体实施。作为老师,我们不能只重结果。而忽略建构知识的过程,造成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不知“为什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的知道状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就要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不仅知道知识内容,还要知识形成知识的过程,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体会学习乐趣。比如在学习《生长素的发现》时,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探究过程,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生物实验教法是大家承认的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习题教学中也不应放弃这种机会,要指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归纳多题一解(同一种方法)让他们在解题的同时发挥自己,锻炼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从生活走向生物,从生物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通过探索生命规律,再将它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在教学中渗透社会意识,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生物学科的独特魅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名中学老师,应结合事实,融汇新课程理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为实施素质教育作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