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基础教育 >

探讨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时间:2009-12-21 09:22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信息社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高等职业教育非计算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面广,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和探索,需要不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计算机基础教学 改革
  
  1 引言
  在信息社会里,对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正在逐步被社会作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他们不但应该掌握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日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还应该理解计算机处理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应用计算机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不但应该掌握一些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还应该具有学习和掌握使用新软件、新系统的基本能力,这对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2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对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因特网飞速发展的形势下,社会各界对微机的使用已经由单机使用为主过渡到以网络为主,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一种最基本的技能;过去,高校是计算机教育的起点,随着全国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工程的开展,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将不再是“零起点”。大学时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就必须跨越“零起点”平台,从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起步。
  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任务,就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知识,掌握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成为既懂得自己的专业、又能开展计算机应用的复合型人才。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生接受计算机知识教育的第一门课程,对于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分析
  现行计算机基础教育体制在用一个单一的标准要求、塑造和衡量具有各种不同背景的学生,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起点水平,也忽视了不同专业对计算机要求掌握的技能和层次不同,从而造成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个人学习生活实际的脱离,无法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研究高等职业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与方法,就不得不首先分析其特点:首先新生入学水平参差不齐。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新生的入学水平差别很大。有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的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进行文字编辑、上网以及收发邮件,而有的学生甚至没有见过计算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中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教育极不平衡,而且,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其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过多的注重课堂教学和为学计算机而学计算机,都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有的同学课堂听课很认真,上机时间也能完成各项实验任务,但是遇到实际问题仍然解决不了。而有的同学却仅仅因为要用计算机完成某项任务(包括游戏),却很快地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再次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由于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使得各学科自身也对计算机课程提出了各自的要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直接影响文科类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效果。因此,很多学者都赞同将计算机基础教育以应用为主要目的;最后算机基础课程的内容日新月异。这是由于信息技术领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一个非稳定的状态。新的技术、新的应用系统、应用方式层出不穷。
  4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思路和方法探讨
  4.1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思路
  由于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计算机学习环境的搭建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各项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很多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人士提出,鉴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效果不佳,要改革计算机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等等。这些都是必要的。但实际的情况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计算机都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苦于上机的机会太少,或者上机后不知道干什么。前者是由于计算机教学的硬件环境不健全,后者是由于计算机教学的软件环境不健全。试想,如果学生没有见过利用计算机幻灯片做出的精美的演示,又怎会对那个幻灯片制作程序感兴趣并自己制作幻灯片呢?因此,笔者所说的计算机学习环境既包括硬的方面,也包括软的方面,在硬的方面的预算硬约束条件下,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软的方面,注重提高高校各项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创造一个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
  4.2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探讨
  4.2.1实施分层次教育,改革教学评价方法
  鉴于入学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建议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水平考试,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学生和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分开,分为基础班和高级班。对于基础班的同学,要从基础开始讲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对于高级班的同学,可以直接从应用开始讲起,以上机操作为主。
  将考试改成上机考试与笔试相结合,两者并重的方法。平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放入大量的学习资料、习题、模拟题,以供学生自我测试。到期末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上机实验课、期末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三方面的表现综合核定成绩,三方面的成绩各占一定的比例。这样,不但更能检测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同时也有利于鼓励学生多上机,更多的注重课外的学习。考试内容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一是必须设置多种考试模块,以供考生进行选择考试;二是建议增设实际问题型的考题,重点考察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非简单记忆名词术语等书本知识。只有这样,考试才能顺应专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真正考核应试者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
  4.2.2区分专业,实施模块教学
  根据非计算机专业中各种不同专业的情况和要求,讲授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计算机技术,执行不同的教学大纲。也就是说,不同专业的学生应该区别对待,实行有区别的教学,而不能一律要求,一概而论。
  首先要做到按文理两科实行有区别的教学,以后再逐步按照理工农医、文史哲、经管法等大类专业来区别对待。至于细分到哪一级程度,各个学校可以自由掌控。当然,这种区别专业的教学方式,并非一味强调特性而忽略共性。各专业还是有一些基础的、通用的计算机知识需要学习。建议第一学期仍然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操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等;第二学期的教学,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分设计算机控制、多媒体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教学内容模块,由学生根据各自专业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各自的兴趣和爱好,从中选择某个模块来学习,并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选择权。例如,学生听了几节课后,如果觉得不合适,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更换。这其实就是实行模块化的教学。显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完善的选课制和学分制等教学制度予以保障。
  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应用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目的。目前大多数教材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编写的,常常以计算机专业人员的口吻来讲述技术。例如,书中往往堆砌名词术语或英文缩写,甚至没有任何解释就直接使用,这就不太适合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书中的例题大多数是对某些语法功能的解释,脱离生活实践,现实意义不大,无法吸引学生联系实际应用计算机。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阅读和自学效率。在这方面,国外的教材值得我们学习。
  只有引进和编写出一批密切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教材,并且推行以实例为基础、以应用为目标的教学,才能使计算机教学生动活泼而又具有实用价值,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鼓励他们应用计算机技术去解决实际问题。
  4.2.3改革传统授课模式
  因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以应用为主要教学目的,因此课程内容中知识和技巧应并重。而技巧是无法通过课堂讲授获得的。因此,应该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上课时只传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和经常用到的一些操作,以及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的思路。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提倡“精讲多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起到引导的作用,而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学习、思考、体会,培养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自己通过该软件的帮助系统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用不多的时间演示令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自己摸索,学习使用这个软件去完成实例。
  在教学中,将多媒体教室讲授与网络化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室给学生指明学习思路,建立计算机教学网站,学生访问网站开展网上学习和网上讨论;另一方面,利用多媒体教室讲授课程可以弥补网络学习的不足,帮助学生掌握不容易理解的操作和知识。把教师的课堂讲解、演示和学生的自学、互学相结合,把学生的听课、完成作业和搞好课程设计相结合,扬长避短,达到“双赢”。而这二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上机实践,真正地将学到的知识变成实践中的能力。
  我校近几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由于我们坚持了改革和创新,走过了一条持续发展、不断进取的道路,取得了师生教、学双赢的结果。在2005、2006与2007年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中,我校学生应考的合格率均达到70%以上,优秀率在50%以上。这来之不易的成绩,饱含着一线教师的艰辛和莘莘学子的不懈努力。
  5 结束语
  信息社会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面广,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索,需要我们不断创新,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代发展的人才。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社会正在从重视学历向重视能力转变,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素质培养转变,用人单位最终看重的是学生的真才实学。所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能力训练和素质培养,使他们获得信息时代所必备的技能。
  
  参考文献:
  [1]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教育发展研究,2003,(2).
  [2] 王睛 .论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特色.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宋瑶,赵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探索.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3,(2).
  [4]方向.因材施教——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势在必行.计算机教育,2004,(5).
  [5]宋旭明,王启智.构思:21世纪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结构”.计算机教育,2004,(5).
  [6]杨柏楠.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初探.内江科技,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