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基础教育 >

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时间:2012-02-01 12:5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班级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层单位,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其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渠道。但现今,在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班级内部管理中依然是以班主任为绝对权威,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工作方式呈现严重单一化的倾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笔者认为需要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施行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以及实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来对当前的初中班级管理予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学生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德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方向,学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品质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而班级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基层单位,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使其健康茁壮成长的重要渠道。但现今,在我国的初中班级管理中仍存在许许多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班级管理的随意化,致使学生的思想素质下降,法制观念淡薄,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因此,加强对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进而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效益,实现初中班级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兼顾,便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在眉睫。笔者在深入学习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班主任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当前初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班级内部管理中依然是以班主任为绝对权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项工作进行管理教育,以建立优良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和保证全体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但是其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与此思想相对应的现实情况就是绝大部分班主任仍在班级管理中处于的绝对权威地位,他们认为初中班级管理的对象——12-15岁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心理不够成熟,能力也较弱,于是从班级管理的制定、班委会的确立、管理和监督的实施以及到学生的评价,都由班主任全权决定,一个人说了算,严格控制着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发挥着绝对的权威作用,学生完全处于被管理的地位,没有任何参加班级管理的途径和机会,完全失去了其班集体的主体地位。
(二)管理内容不够全面,工作方式呈现严重单一化的倾向
1.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而智育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文化课的教学活动,学习文化课知识是学生的最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搞好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实的学习管理中,部分班主任混淆了学习要求和学习指导的含义,过分的看重学生成绩,只要求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拿高分,却忽略了一系列影响学习成绩的因素,例如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等,没有向学生强调学习的意义,忽略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的提高,更谈不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加以指导。
2.工作方式严重单一化
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教育的质量和成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有的班主任做了很多工作,但却由于工作方式方法过于简单,常出现事倍功半的状况。例如部分班主任对纪律差的学生进行“特殊照顾”,在教师的角落里给他们安排座位,将差生聚集到一起,甚至专门为其特定安排座位。这些受到“特殊照顾”的同学尽管表面上依然我行我素,但其内心却十分难堪,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感觉其他同学和老师的眼神里满是鄙夷,进而对班主任及其他老师的工作不配合,严重扰乱课堂纪律。这种以惩罚为主的教育方法虽然费时少,见效快,但其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致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二、优化初中班级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施行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在当今这个追求平等的社会已经不合时宜。班主任应认真思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鉴于初中生仍然处于一种心理的半成熟化状态,班主任依然要对学生的人生做好引导作用,教会其做人、学习、与同学合作的方法;另一方面,班主任除了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益友,应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以一种交流、友好、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关心学生,从内心将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班委会的选举、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建立民主的机制。例如改变传统的班主任指定班干部的做法,让学生都有资格参与班干部的选举,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固定式班干部管理制度为轮流管理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集体的管理。这样能使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的主人,在每个学生心里都形成一种班级荣誉感,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实行多元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他认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对于学生行为的塑造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采取单一进行惩罚的工作方式,对学生训斥则会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彼此敌意增加,更将造成学生自暴自弃、心理畸形发展,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完全相悖。因此,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性行为,用不予强化的手段来消除消极行为,而且应慎重对待惩罚这一负强化,因为负强化只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而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加强管理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是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所以,班主任应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激励学生的良性行为,消除其消极行为,进而提高管理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初中班级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以上两方面着手,才能提高管理效果,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崔江南.初中班级管理工作思路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
[2] 马忠敏.初中班级管理要“管”、“育”结合[J].文教资料,2007,(5).
[3] 张业英.关于初中班级科学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