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基础教育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

时间:2009-07-21 15:26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一、培养创新人才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自1997年初之后,我国科教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自1997年夏季之后,我国经济界最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东亚的金融危机。这两件事在20世纪末不期而遇,绝不是偶然的。早在90年代初,就有位美国经济学家指出:"并没有什么东亚的经济奇迹,他们没有科学上的创新,没有新经济制度突破,整个东亚经济就象一个巨大的肥皂泡,只要用针尖轻轻一戳就会破灭。"这句话今天被言中了。而这些年来,美国的5000家软件公司高速发展,创造的利润价值使美国经济获得了强大的助推力。连续几年经济上获得高增长,失业率降到历史最低点。这一消一长,反差如此之大,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除了金融管理方面的诸多原因之外,有一个教训也是深刻的:一个缺少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不可能持久地繁荣。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全党、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的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这是江泽民主席代表国家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号召。如果到现在我们仍不觉悟,仍然没有为国家本世纪的腾飞,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人,那将是我们教育的重大历史性失误。

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教育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创新人才既要具备创新意识,又要具备创新能力。首先,创新意识是属于世界观的范畴。我们知道:一个人的世界观是在十七、八岁的时候形成的,而这个年龄的人正是处在高中时期。不能设想一个从小没有好奇心、对新事物不敏感、对科学新发展没有兴趣、没有批判意识、没有为事业献身精神的人,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才。而人的这些可贵的精神,必须从小经过启蒙、引导、爱护、培养、发展。

另一方面,创新能力是属于思维能力的范畴。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十八岁就基本成熟。而在这之前,整个青少年时期有两次思维能力发展的高潮。一次是在十四岁,正值初中阶段;一次是在十七岁,正值高中阶段。在这两个阶段培养成的思维习惯,会与人终生相随。这说明创新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

我们的教育自古至今,不论大中小学,都太注重继承,都太注重记忆,总认为学习就是吸收知识,把知识记到脑子里就是真正学到了东西。所以,我们大中小学课本的知识容量和难度远大于欧美。我们的学生学得很苦、很累,他们把功夫都下在强化重复性思维方面。我们的学生发展了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欧美的学生根本不是我们的对手。但是西方人拿诺贝尔奖的却远远多于我们。

注重效益的西方人认识到:脑子不是主要用来记忆和计算的。人类不具备鸟类的飞行功能,但却设计出飞机、火箭,比鸟飞得更高更快;人类的奔跑速度和耐力不如很多动物,但能设计出汽车、火车,比任何动物跑得更远更快;人脑的记忆和计算能力有限,但可以设计出记忆、运算能力无比强大的计算机。可见人类正是利用自己最可贵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自己机体的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和延伸,使全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这就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在本世纪末最应该深刻认识到的现实。今天国家强大起来了,经济上有了一定的发展。唯独深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传统教育观念没有变。今天,考试的功能得以进一步发挥,重复、记忆负担比几十年前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样的教育怎能应付本世纪世界经济的挑战?

综上分析,基础教育应该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从国家的最高利益来考虑,改变基础教育现状,实施创新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培养创新人才是我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二、实施创新教育须进行的几项改革

高考制度的改革。

有人说:"高考不改革,中国的基础教育很难有根本性的改变。"此话不无道理。不是有人把高考比作"独木桥"吗?现在就是有千军万马急于要通过它,因为只有通过它才可能达到充满希望并获得发展的彼岸。如果我们不去改造这座"独木桥",不去建筑新的通道,只是一味地宣传、动员大家不要拥挤,那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几十年来,我们从批判片面追求升学率,到反对"应试教育",问题真正解决了吗?

现在的高考,用一张试卷、一个标准、一个模式来要求和鉴别几百万学生,至少有两个弊端是明显的。第一,在这种统一标准的影响下,因为试卷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复制、迁移、运用能力,学校教师也用主要精力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结果造成了我国青少年,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创造才能得不到有力的发展和培养。第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有所长就有所不长,很多创新型人才并不全面。所以说,这种考试制度在选拔出一大批有才能青年的同时,也扼杀了一批有突出特长、有创造性才能的人。
 
其实这种统一考试的弊端,早在选拔音乐、美术、表演、体育等特殊人才的过程中就被人们认识到了,而且做了改进,形成了一个细小的通道。实践证明,以上院校按照他们各自的招生方法都挑选到符合自己培养目标的新生。现在的问题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青少年也应该开辟这样一个通道,使他们的能力得到鉴别,使他们不拘一格地受到重视和培养。

这种选拔工作开始时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只有少数的重点高校参加。特别应该强调这种选拔应该不同于过去的保送生,因为过去的保送生绝大多数是通过各种形式不同的考试(如学科竞赛)来证明他们的继续进入高校学习的潜能。而对具有创造能力学生的鉴别,应该以中学生科研论文答辩会的形式来进行。各个高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种协会以及大的企业集团,每年可以按期组织一个或几个中学生科学论文评选和答辩会。关键是由学生已经完成的创造性工作的成果来说明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研究能力。与之相辅可以对他们相应的文化基础做一定的综合考查。如果这样的通道一旦开通,它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首先,这种招生方式是一个指挥棒,它使得所有的学校都来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现和培养。这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