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学科教育 >

教学研究谈谈英语教学的技巧与艺术

时间:2009-07-21 15:05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1978年全国开始使用统编新教材,我校初中计划招收四个班新生。我作 为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趁 此良机,提出一个"从初中抓起,锐意改革教学 思想和方法,建立英语教学的良性循环"的战略设想。经过各 方面的论证,我 们认为,中学是基础教育,初中又是基础的基础,初一学生年龄小,新编教材内 容好,片面追 求升学率的干扰不大,一张白纸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如果我 们能抓住中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年龄期,扎扎 实实地强化双基训练,培养良好 的语言习惯,经过六年的辛勤耕耘,定能扭转我校英语教学的被动局面。从1 9 78年下学期起,我在省教科所的直接指导下,担负起“从初中抓起”的英语班 教改实验任务。我涉猎了当 今外语教学法各流派的特点,不断探索教学工作的 技巧和艺术,博采众长,走自己的路。经过六年的努力,实 验班的英语成绩达 到了"四个80",即1981年初中毕业生参加地区统考,1984年高中毕 业生参加全 省预考和全国高考,以及1984年外语专业考生参加全省口试, 四次大考的人均成绩均在80分以上。特别 是1981年的初中毕业生统考, 因各校首次使用新教材,难度较大,各地英语成绩均不理想,衡山县人均成 绩 只有33分,就是一些教学条件好的大城市也没有上60分,而我们实验班的人 均成绩达到82分。全班4 6人,其中90分以上的有18人之多。从此以后, 我校实验班第一阶段的教改成果,通过新闻媒介的多次报 导,已在省内外传开 了。学校为了照顾教改实验的连续性,1981年我随班直接升入高中。但后来 由于文理 分科,班内学生略有异动,一些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转入理科班,新来 的学生又不很适应直接教学法的程序。面 对这个新情况,我仍然坚持既定的教 学原则和方法,并采取查缺补漏、个别辅导的办法,尽量缩小新老学生之 间的 差距,使英语优势一直保持到高中毕业。1986年初,我对实验班考入高等院 校的37名学生进行了一 次书面跟踪调查,收回调查表29份,其中在大学英 语成绩站在全班第一名的有7人,第二至第五名的13人 ,第六至第十名的9 人。我在实验班任教期间,对外主讲观摩课50余堂,接待听课教师上千人。1 985年 首届教师节,我应邀在全省教育工作会上介绍了经验,1985年9 月10日《湖南日报》刊登了实验班英语 教改的成果和照片。

一、激发动机 寓教于乐

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知 欲"。我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在 《论语·雍也》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的潜在优势,把 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具体作法举例如下:

1.激将法。初中学生尚未脱离稚气,在学习中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对未知 的领域乐于问津。教师要善于 抓住契机,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点燃求知的火 光。我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但尽量避免空洞的说教和 无穷的指责,而 是采用含蓄迂回的手法去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在师生之间引起情感的共鸣和转 移。记得初一学 生上第一堂英语时,我事先在每个课桌上发放一份英文报刊, 接着向全班说了一段英语,学生带着猎奇羡慕的 眼神注视着我。然后我提问: "有哪一位听懂了我刚才说的话?"学生摇摇头。我又要求学生翻阅桌上的英文 报刊,再问:"你们看懂了报刊上的文字吗?"全班学生面有难色。有的学生回 答:"一窍不通。"于是我抓 住时机激励学生:"刚才我说的话就是英语,报 刊上的文字也是英文。有人说,多学一门外语就等于多长一张 嘴,多长一双眼 睛。现在全世界的报刊有一半以上是用英文出版的,全世界的电台有五分之三是 用英语广播的 。今天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中国社会已对外开放。要想用人类 丰富的知识武装自己,不掌握英语这个工具怎 么行呢?从今以后,我就和你们 一起进入一个新的学习领域了。"就这样言简意赅而又语重心长地敲开了青少 年求知的心扉,在心灵深处播下了立志学好英语的种子。接着我在黑板上写着: "I am an English teacher. My name is余为骐。"并向全班提问:"What is your name?"挨次要求学生回答:"My name is…。"第一 堂课就让学生兴味 盎然地进入了交际的角色。后来考入高等学校的一位学生来信说:"记得老师上 第一堂课时 ,一开始就讲了一段英语,引起我对英语的极大兴趣,尽管我当时 什么也听不懂,但也正是这个‘听不懂’, 促使我从内心爱上了英语。"

2.设疑法。现代美学家认为,"和谐"作为的标准是不够的。只有和谐与 奇异相结合才是一条完备的美 学原理。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说过:"曲则全, 枉则直,窘则盈,蔽则新。"就是说奇异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因此,教师平淡 无奇的讲述,即使其内容无懈可击,也很难在学生思维的溪流中激起浪花。恰当 地设疑问难, 可以给抽象的语言概念增添催化剂,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 注意,强化大脑中的暂时神经联系,使记忆式 学习与发现式学习珠联璧合,相 得益彰。把课堂变成一种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向知识领域积极探索的活动。在 讲 练中,我有时故意设置陷阱,让学生进入"死胡同",然后又巧妙地从困境中解 救出来,使学生先是屏息静 思,尔后突然顿悟,以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的教学效果。在学习短语动词时,我首先要学生翻译:" 我昨天拾到一个钱包。" 可是有的学生译成:I picked a wallet yesterday.我严肃地指出pick有"扒 窃"的 意思,pick up才是"拾起"。仅一词之差,把拾金不昧变成了盗窃犯 罪。全班听了哄堂大笑,译错的学生更是 大吃一惊。往后我便因势利导地强调 英语动词与副词或介词搭配的重要性。如hear(听),hear from(收到… 来信), shoot(击毙),shoot at(向…射击),stay(停留),stay up(不去睡觉)等 等。为今后学习丰 富多彩的短语动词,提高英语表达能力打开思路。讲分词时, 我又选了两道练习题,要求学生用boil的分词形 式填空,有的学生的答案是:

The doctor asked us to drink boiling water, I filled my thermos with boiled water.

我立即发现这两句话的破绽,特地用汉语说出它们的意思: 医生要我们喝沸腾的开水。

我把暖瓶灌满了煮开过的水(可能是昨天烧的,现在已凉了)。学生听了以 后纷纷议论,"滚烫 的开水怎么喝得下?""凉下的开水倒进暖瓶有啥用?" 经过一番推敲,许多学生要求修改上述句子:

The doctor asked us to drink boiled water.

I filled my thermos with boiling water.

我肯定了他们的发现,然后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现在分词和过去 分词在句子中的不同功能。讲 情态动词时,我首先问学生:"When you meet aforeign friend,what are the first questions you want to ask?"学生七 嘴八舌地抢答:"What's your name?""Where are you from?""How oldare you?"…当 我说他们的回答缺乏礼貌,外宾听了不高兴时,学生迫切需要了解 该怎么说。这时我就顺水推舟地指出:“英 语中有一种情态动词,可以帮助你们 增强语言美。"接着就引人入胜地转到:"Will you please…?""May I…?""Shall I…?""Would you mind…?"等句型来,并组织学生反 复操练,把课堂搞得气氛很活跃。

3.竞技法。青少年普遍存在一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