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艺术 > 音 乐 >

《约翰?克利斯朵夫》:灵魂谱写的交响曲

时间:2012-10-17 10:14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通过介绍《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并分析罗曼?罗兰创作前的成长环境和精神状态,简要分析了作者选择音乐性作品这种创作风格的原因,进一步深化了对小说音乐性的理解,以期引发对罗曼?罗兰作品于当今社会意义的思考。
《约翰?克利斯朵夫》的音乐性体现在各个方面:
小说讲述了一个德国音乐家约翰?克利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主人公是以贝多芬为原型。作者也融入了其他一些大音乐家的经历,比如亨德尔、莫扎特、瓦格纳等。克利斯朵夫不是单个音乐家的形象,而是所有伟大音乐家的特质构成的完美典型,是音乐领域上所有大家的综合形象。
罗曼?罗兰把小说设计为交响曲的形式,这一音乐形式基于作曲者最深刻的情感,能在听众心中产生力量并启发听众。全书像交响乐一样分成四个乐章, 每个乐章都与主人公一生中的某些阶段相关联,这些阶段都有各自独特的氛围和主题。另外,作者选取了克利斯朵夫整个奋斗的一生作为该书的主旋律或者主情感,代表主音的河流和钟声也贯穿了小说始终。在主旋律的基础上,作者还时常引入一些前奏或尾奏,形象地突出了主人公的气质或场景的氛围。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其他一些文学手段以使其作品更富有音乐性,如画面描绘、叠韵法、拟声词、韵律等。
作者认为他写作的目的是激发读者内心的力量,向他们展示理想生活的真实模样,为了最大地实现灵魂之间的沟通,直接简单的风格是必要的,罗曼?罗兰认为文学艺术也不能成为一种障碍,而应当像音乐一样,是无国界的语言,因此全书的语言风格简洁且富有诗意,充分地传达了作者的诚意和情感,使读者中最卑微的人也能在克利斯朵夫身上认出自己,事实上,大量读者在阅读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写信给他,认为约翰?克利斯朵夫就是他们自己。
这种音乐性和罗曼?罗兰本人青少年生活的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密不可分:
从小开始学习钢琴的罗兰很早便与音乐结成了挚友,音乐这种语言对小罗曼?罗兰灵魂深处的震撼使他的精神与情感超越了民族,超越了时代,音乐成为他的座右铭和人生意义。尤其是贝多芬的音乐中,他的忍耐、他的抗争、他的自由灵魂、他的意志、他的勇气、他的虔诚和他的名句“受难即是欢乐”,都为年幼的罗曼?罗兰点燃了永恒的生命之火。
    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求学期间,作者遭遇了青春期的信仰危机,是斯宾诺莎解救了他,年轻人接受了 “一切皆在上帝之中”的哲学,他相信自己在世上扮演着重要而基础的角色,他认为上帝存在于每个人心中,他尊重人的神圣性,斯宾诺莎的哲学把他从宗教中解救出来,为他打下坚实的精神平台,并持续影响他一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罗曼?罗兰得以和列夫?托尔斯泰成为忘年之交,托尔斯泰向他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见解,认为艺术本身的价值便是将人类团结在一起,真正的艺术家是那些为信仰而牺牲的人,而不应该只是酷爱艺术,还应该爱人类。这种友谊极大地鼓舞了作者,托尔斯泰的道德力量从此深刻地影响了他,而他更是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在罗马,罗曼?罗兰和玛尔维达?冯?梅森巴格相识,后者具有自由意志,民族隔阂、语言障碍对她来说已不存在,这个理想主义者对罗兰的影响也是不可替代的,他在她那里不但看清了至高和谐的模样,也对艺术有了新的认识,即艺术是一门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崇高的思想和感情将不同的民族融为一体,这直接影响并促成了《约翰?克利斯朵夫》的创作。
早年的音乐教育铸就了作者音乐家的灵魂,他在自己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实现了少年时未曾实现的梦想,以自己的方式创作了这部文字谱就的交响曲,音乐是它的内容,也是它的形式,而他所热爱的大音乐家,尤其是贝多芬,更是成为他创作的灵感来源。斯宾诺莎的哲学深刻影响了作者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且他把这些也应用到创作中,他把人生比作一首由成千上万不同音符组成的交响曲,个人对于生活就像单个音符对于一篇音乐作品,任何一个音符都会有不和谐的时候,但整体上作品是和谐一致的,个人应当接受他的命运,认清自己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并竭尽所能。列夫?托尔斯泰的道德力量也深刻的影响了罗曼?罗兰,生活应当高于艺术,艺术应当服务于生活,为了更大限度的启发读者,适当的牺牲艺术而达到灵魂之间充分的沟通也是值得的,这也是为什么在法国《约翰?克利斯朵夫》饱受“毫无风格”、“不是文学”的批评时,罗曼?罗兰仍坚持自己理念的原因。而罗马的玛尔维达夫人则让他看到了艺术最高境界的具体面目,这一点促使他开始创作《约翰?克利斯朵夫》,此外,她还让罗兰认识到音乐是灵魂沟通的最佳语言,这也促成了作者把文学和音乐相结合的大胆而创新的尝试。
综上所述,罗曼?罗兰是一位高度忠于自己内心和信念的艺术家,《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作者用灵魂谱写的交响曲。
 
参考文献
[1]云海(译).罗曼?罗兰传.团结出版社.2003(1).
[2]Romain Rolland. Le voyage intérieur. Albin Michel. 1959.
[3]Romain Rolland. Jean-Christophe (extraits), tome I. Librairie Larousse. 1949.
[4]Stefan Zweig. Romain Rolland. Belfond. 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