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哲学 > 西方哲学 >

印度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三大流派

时间:2012-10-26 09:3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 要]:经典现代化理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构成了当今关于现代化的基本理论体系,印度现代化与这三大现代化理论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拟就从印度对现代化问题的定位、印度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印度现代化的基本特点以及印度现代化的前景对两者的关系予以具体分析。
一、 现代化理论的三大流派
现代化作为一种现象最早产于16世纪的意大利和尼德兰,而学术界对现代化问题的探讨则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从横向方面讲,现代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但是随着对现代化问题研究的深入,现代化的含义和研究对象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关于现代化问题的三大理论,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转变。
经典现代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斯宾塞、孔德等,他们将现代化归为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或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或非西方不发达国家所处的传统社会向西方发达国家所处的现代社会的转变。可以看出,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同时还有几方面的规定:传统、非西方、非工业化是同一层次的概念;现代、西方、工业是同一层次的概念;这两个层次的概念是相对的。这说明,现代化被等同于西方化和工业化。
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对现代化的界定也基本上立足于工业化,但它对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作了变通,并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概念。它认为现代化是工业革命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当然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这是和经典现代化理论一致的地方。现代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未来还会出现种种现代化。一方面,西方学者将工业化作为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尺度,发展中国家未实现现代化也就无现代化可言。另一方面,西方学者已经意识到西方正处于第二次现代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同样面临着现代化问题,这与经典现代化理论是完全不同的。
后现代化理论与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有密切联系,但后现代也是一个不明确的概念。如果
说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是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说明,那么后现代理论更多的是对发达国家第二次现代化的探讨和第一次现代化的反叛。后现代是一个与现代化有区别的概念,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后现代则是对工业化的反思;但后现代的含义很不明确,不同的学者对之有不同的说明。
二、印度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三大流派
   1.印度对现代化问题的基本定位
印度从1947年独立后,现代化被正式提上议程。印度的现代化是与英国的殖民统治联系在一起的,英国给印度播下了现代化的种子,而印度人民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自治则是印度有意识进行现代化的开始。1947年以后,印度结合本国国情,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并力图走出一条有印度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印度对现代化持积极态度,这与经典现代化理论颇多一致。
 2.印度现代化的发展模式
发展模式是现代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印度开始进行现代化时面临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就国内条件来说,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以前是封建社会,而英国带来了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商品;英国推行三权分立的议会民主制和文官制度,还有柴名达尔等制度。就国外环境而言,当时有两种成功的现代化模式:美国式和苏联式。从尼赫鲁开始,印度现代化模式就具有浓重的折中色彩,更像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混合体,体现了传统和现代的结合。在现代化发展模式上,印度的指导思想接近于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即以工业化为核心,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但在不同时期,混合经济模式又体现出侧重点上的差别。在尼赫鲁执政期间,公营经济和工业化是发展的重点。英?甘地和拉?甘地执政时,在经济方面作了某些调整:私营化和高科技被大大重视。对私营化的重视说明,印度的现代化正向西方化慢慢靠近。
1991年拉奥政府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表现在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全球化等几个方面。从尼赫鲁执政到拉奥执政,印度的现代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实践证明西方化在印度现代化发展中是完全可行的。而拉奥的改革并没有涉及到对印度传统的调整,这也说明了经典现代化理论的胜利。面临新世纪,印度现代化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第二次现代化理论和后现代化理论才越来越显示出它们的重要性。
3.印度现代化的基本特点
 印度现代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起步早。从英国征服印度开始,印度的现代化就起步了,英国在印度移植了一些资本主义文明;同时,英国为了统治的需要建立了中层地主制度。第二,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印度现代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三,工农业比例的严重失调。第四,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成为印度现代化新的增长点。印度现代化的以上四个特征体现了经典现代化理论,传统被搁置一边,而大力发展现代的方面。
4. 印度现代化的前景
虽然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环境不尽相同,但印度现代化为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目前妨碍印度现代化的因素主要有:边界争端、贫富分化、教派冲突、贪污腐败、人口增长过快等问题。这些因素在发展中国家是普遍存在的,而发达国家在实现第一次现代化中的遗留问题,如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则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所以西方化不是万能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普遍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因此进行现代化就要处理好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的关系问题,大多数国家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但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操作。现在成功的现代化模式只有西方化,在没有其它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怎样进行现代化依然是一个巨大的困惑。
[参考文献]:
[1]袁传伟.印度现代化模式的几点探索[J].社会科学,1997(10).
[2]丁小平.现代化历程的理性思索[J].社会主义研究,2003(2).
[3]陈峰君.论印度模式及其转型[J]. 南亚研究,2000(1).
[4]刘俊杰.关于现代化问题的几点思考[J]. 理论学习月刊,1998(7).
[5]杜英.试论印度现代化分期及特点[J].历史教学问题,2003 (2).
[6]金伟.关于现代化问题的认识[J].湖北大学学报(哲社版),2002(5).

作者简介:毕秀芹(1980- ),硕士,宝鸡文理学院思政部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通讯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宝鸡文理学院思政部,邮编:721016.电话:13759754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