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哲学 > 国 学 >

中国古代文学中鹤意象的解析

时间:2012-07-25 16:1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鹤在中国一直是以一种文化的形态而存在的,其性情、品行、歌声等均以一种美好的象征成为了我国文人雅士的最爱。鹤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意象,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极具代表思想的事物,其丰富的内涵及美学表征也使得其成为古代文学中乐此不疲的使用题材,构筑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古代文学;鹤意象;象征意义;解析

鹤在我国一直是美好的象征,其首先以俊逸优雅、洁白如雪的外表赢得了文人墨客的好感,再以其高洁的品质、忠贞的性情、笃情、慈孝赢得众人敬意,又以其高标之才、鹏举之志成为众人心目中向往的梦想,是以古语有“禽中唯鹤标致高逸”之句。我国古代文学中,关于鹤的典故非常多,骑鹤上扬州、焚琴煮鹤、猿鹤沙虫、千岁鹤归等,尤为著名的则是和靖先生林君复,其以梅鹤为生,被称作“梅妻鹤子”,名传千古,其隐逸之情志也使得后来人无限追慕。而关于鹤的成语更是不计其数,闲云孤鹤、松形鹤骨、强凫变鹤、鹤立鸡群、鹤发童颜、鹤短凫长、鹤长凫短、风声鹤唳等等,均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而在宋代官修类书《太平广记》中对鹤的记载非常多,关于鹤的神话典故如《苏仙公》、《王子乔》等,均记载了鹤羽成仙的故事,使得仙鹤之名流传更为广泛。而经过各代文学者对鹤意象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在我国文学领域黄总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鹤意象美学观念,其被诉诸了各种情感和思想,饱含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底蕴,成为了一种文学、文化领域中的美好亮点。笔者本次对鹤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内涵进行了解析,从中领略到了更为丰盛的“鹤”文化、“鹤”文学,现将研究结果分析如下。
一、鹤意象源起浅述
在我国鹤意象的起源非常早,在中国古文学作品《易经》和《诗经》中,均有记载。在《易经?中孚》篇就有记载: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孔颖达对此解释为: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如鹤之鸣于幽远,则为其子所和也。”这就是说在《易经》的记载中,鹤已经有了一个明确的寓意,即以鹤诚信之品质,比喻君子德行之美好。这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鹤意象的记载,其首次让鹤作为了一种“诚信”、“君子”、“隐逸”等象征,进入人们的视野。
而在我国古代最具文学代表意义的《诗经》中,也有明确的记载,歌颂了鹤之鸣声独特,高蹈才华。《诗经?小雅?鹤鸣》篇: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在我国古代鹤意象中,较多描述的依然是鹤鸣之意。鹤鸣之时,嘹亮婉转,歌声动人,其风姿卓越,昂扬清丽,成为君子才华、德志的表征。
这个时候鹤的意象,并不深入,仅是作为浅白的表现而已,但是古人观物取象的写作手法,虽只是作为比兴之起始,但是也以此开启了鹤意象在我国文学中的开端,赋予了其最初的表彰君子之风的内涵。至此开始,鹤以其美好的歌鸣、体姿、德行和品性,成为“君子”、“隐逸”、“诚信”等美学寓意载体。
二、以鹤意象典故解析其基本内涵
鹤意象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重要的一个群体现象,具有非常多的代表意义。
首先,鹤作为最常用的表征意义是代表君子、美好德行的意象。鹤鸣之声一直备受称颂,墨子曰:鹤虽时夜而鸣,天下震动。陆云《鸣鹤诗序》曰:鸣鹤,美君子也。古人又以“鹤鸣之士”表示有贤德高士、隐逸君子。《后汉书?杨赐传》云: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人,速征鹤鸣之士。而鹤之鸣声,由于作者心情不同,诉诸于之的感情自也不同,或清越、或激厉、或哀怨、或寂寥等,自有一番滋味。
而鹤体态清丽,羽翼洁白干净,更是体现君子品格的典型特征。有词《潇湘夜雨?丹顶鹤》曰:
绰绰神姿,婷婷仙骨,头镶一点朱砂。
清霜素羽洁无瑕。
居浅泽,闲庭信步;出深谷,展翼齐霞。 堪可谓,当今儒雅,绝代风华。
白居易《池鹤》曰: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鸡群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若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在我国文化观念中,白色一直是备受钟爱的颜色之一,白色在我国文化中代表了清雅、高尚、纯洁、正直等美好品行,所以文人雅客皆爱着白衣,幻想中的美好事物亦皆是有白色修饰,白衣仙女、白衣仙翁,白雪、白云、白月光等,是以雪白的鹤也成为了文人墨客的精神寄托,以此映衬自己的高洁品行,更是以“鹤立鸡群”之抢眼,比喻君子的美好德行无法遮蔽,其自我优越性一览无余。
其次,鹤常作为文人孤寂、隐逸思想的体现。
鹤独特的生活习性,也成为文人孤傲性情的意象,成为士人君子、不得志者归隐的形象代言。一般鹤皆是生活在山间野外,所谓闲云野鹤即是说此,其离群索居之孤寂生活正符合文人骚客的失意追求。其实鹤之所居,皆是成双或者群伴,并非独来独往之物,然而寄情于物,经过作者自己主观色彩的渲染,鹤这种高洁孤寂的形态作为一种精神产物,即在众多的作者心中产生了深刻的共鸣,表现出了中国古代文人郁闷孤寂、渴望被赏识的鲜明形象。
庾信是第一位作品中大量描写鹤的作家,其名句“聚花聊饲鹤,穿池试养鱼”的悠闲,“抱松伤别鹤,向镜绝孤鸾”的伤怀,“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的孤寂等,均使鹤具有了丰富的意象表现。其《哀江南赋》曰:闻鹤吹而心惊,听胡茄而泪下。《枯树赋》曰:临风亭而峡鹤,对月峡而吟猿。庾信通过其大量鹤意象作品,表现了其孤独、哀戚。
唐代受鹤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白居易,其诗曰“醉教莺送酒,闲使鹤看船”,表现出其悠闲的隐逸生活。白居易写了大量描写鹤的诗篇,《题笼鹤》、《池鹤》、《问鹤》、《答裴相公乞鹤》等等。《池鹤》(见上文)一文最为后人赞赏,写出诗人欲像鹤学习,艰苦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洁品行的心情,以及才华困顿的苦闷。
《旧五代史》载“一琴一鹤”之典故,唐明宗时,郑邀性情倨傲耿介,科举不第欲携妻归隐,其妻不欲,郑邀自携一琴一鹤归去,拒召不奉,赐号“逍遥先生”,自此始,“琴鹤”成为隐逸代名词。
说到鹤,必须要提到林逋,字君复,号和靖先生,其隐居于西湖孤山二十余年,终身不娶,一生不仕,只以梅花与两只鹤为伴,以“梅妻鹤子”的美名流传千古。
有宋一朝,还有一个人受鹤的影响也非常大,他即是苏轼。在苏轼的作品中常出现鹤之意象,其在名作《放鹤亭记》中言之:独终日予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这是对鹤的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作者屡遭挫折后,归隐之心,且对鹤“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垢之外”的高洁性情给予了高度赞美。其在《后赤壁赋》中,言道: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这就是苏轼在出世与入世间徘徊时,孤鹤行事精神之决断给了作者巨大的精神振奋,使之官场屡挫后遭到禁锢的思想解放,走进山水隐逸的精神觉悟。这一点在其作品《鹤叹》中,表现的更为确切: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鹏乎?
    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
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
三、鹤意象群体
在《太平广记》的大量文献以及其他众多的文学作品集传说中,我们可以看到鹤作为长寿象征的意象。传说中,鹤乃是仙人的坐骥,有仙鹤之称,且其有千岁长寿,是以在我国有“龟鹤遐龄”、“松鹤延年”、““松鹤长寿”、“鹤老”等祝词。
鹤还有具有夫妻情深的意象特征。鹤多是雌雄相伴,情深意至,庾信曾作《鹤赞》描写一对白鹤被擒后的感人情感。另有典故说,汉高陵牧子成婚五年,其妻无后,夫劝其离,其妻非常悲伤,牧子作《别鹤操》歌曰:痛恩爱之永离,叹别鹤之舒情。之后,常以“别鹤”代指夫妻情深,爱之忠贞。
“千年鹤归”意为思乡之情。陶渊明作《搜神记》有文,辽东人丁令威,学道灵虚山,化鹤归乡,停驻于城门华表柱,有少年欲射之,乃飞至空中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世以“千年鹤归”或者“鹤归华表”表达思乡之情。
另外又有“仙鹤吊丧”的传说,据说陶侃侍母至孝,其母死后,陶侃守孝,忽见两个不相识的人前来吊唁,陶侃好奇跟踪,只见两人出门后化作双鹤飞去,原来两鹤知晓陶侃至孝,特来吊丧,后世即称吊丧为“鹤吊”。
在鹤意象群体中还有一个表征,那就是鹤作为伦理道德的象征。在《毛诗》中有记载:鹤鸣,晦宣王也。这是通过鹤的栖息环境和其嘹亮的鸣叫声,以比喻显名的隐者,以通过这个美好的象征来教诲最高统治者,达到宣教的目的,以其为封建伦理道德服务,是以鹤作为文学中的一种常见意象,还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和支持。
鹤还是父子和睦的伦理象征。鹤在鸣叫时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成年大鹤在长鸣时,随群飞翔的小鹤也会随之鸣叫,这就成就了父鸣子和的道德伦理意象。
在古代文学意象中,还有一个成语叫做“驾鹤西游”,鹤乃是仙人的坐骥,西游则是登向极乐世界,驾鹤西游就成为了对死亡者怀念的表达,是对死者的委婉说法和敬意,也是鹤作为文学意象的一种。
四、结语
    鹤意象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成为历久不衰的意象表征,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内涵更加丰富。这其中,固然有我国民族心理中较为深厚的隐逸情结,也因我国古代文人大多数一直处于一种较为压抑的状态,才华抱负长期得不到施展,故而有一种怀才不遇的孤寂,一种在出世与入世间徘徊的犹豫心结,所以使得鹤意象所代表的隐逸之志绵延不绝,益加丰满。而笔者通过对鹤意象的探究和思考,对中国古代文化、文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参考文献:
[1]曾礼军.《太平广记》神仙小说中的“白鹤”意象探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9(5):121-125
[2]唐李佩.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鹤意象[J].新西部(下半月).2009(9):156-151
[3]史云飞.浅析庾信作品中的鹤意象[J].科教文汇.2009(15):218
[4]邬志伟.宋初晚唐体诗歌梅、鹤意象解读[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9(10):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