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财政 > 税务研讨 >

浅议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应用

时间:2011-12-02 12:39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 收益是财务会计的核心概念之一,会计理论的重心。近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断变化,新的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报告全面收益的会计环境日益成熟。本文分析了我国的会计环境,并为我国全面收益报告模式的选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全面收益;会计准则;财务报告

一、引言
收益报告的基本模式是以“历史成本加实现、配比”为特征的,更进一步说是以实际交易为基础,以收益实现原则、历史成本原则、配比原则为规范的收益报告系统。但是随着会计环境变化,这种收益模式受到了诸多挑战,市场需要高质量的收益报告体系的出现,“全面收益报告”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了会计报告的历史舞台。全面收益报告的作用包括:有利于解决企业经营活动多样化对收益确定模式带来的挑战;有利于解决使用者信息需求的提高对收益确定模式带来的挑战;有利于解决物价变动对收益确定模式带来的挑战;有利于解决金融工具创新对收益确定模式带来的挑战。
二、全面收益报告的内涵
(一)全面收益的定义
SFAC3《企业财务报表的要素》和SFAC6《财务报表的要素》将全面收益定义为:全面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由源于非业主的交易、事项及情况所引起的业主权益(净资产)之变动。全面收益是计量交易、事项和情况对一个主体所产生影响的总指标,包括报告期内由于下列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全部权益(净资产)的变动:1、企业与除所有者之外的其他主体之间的交换交易和其他转让;2、企业的经营活动;3、物价变动、偶发事件以及企业与其周围经济、法律、社会、政治和物质环境交互作用的其他结果。
(二)全面收益的特点
1、传统会计收益的经济学拓展。全面收益包括一定期间内除所有者增资和对所有者分派以外的净资产的变动。全面收益属于企业一定期间内财富的经济收益的范畴。无论全面收益如何接近于经济收益,只是经济收益的一个子集。
2、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全面收益要求在权利(资产)和责任(负债)发生变动时加以确认,从而及时反映交易与其他事项和情况对企业的经济影响,与传统会计收益相比,更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
3、使稳健原则更趋合理。全面收益对稳健原则改变了将收益项目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实务,使得未实现的资产增值与减损作为企业经营业绩加以衡量。全面收益仍采用稳健原则是以合理考虑不肯定因素为特征的。
4、充实了配比原则和实现原则。全面收益强调资产负债表变为配比后的剩余报表。全面收益要求将未实现的资产持有利得和已经实现的收益列为业绩来计量。
三、我国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需求环境分析
(一)有效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需要
发达健全的资本市场必须保护投资者,使其能得到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的真实、完整、公允并具有透明度的财务信息。但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随意操纵企业利润,产生信任危机,阻碍了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财务业绩报告将企业的财务业绩报表划分为两部分,分别列示产生于持续经营活动的收益项目和产生于非持续经营活动的利得和损失项目,这样就可以防止企业操纵利润,有助于投资者对公司做出合理的评价,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有效发展。
(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需要
随着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会计目标重心由报告受托责任向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转移。传统收益模式的信息不能真实全面的披露,决策有用信息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质量特征要求较高。决策有用性的会计目标要求提供有助于其决策的信息,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需要企业提供关于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和特定期间的经营业绩的信息,客观上要求企业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业绩信息。全面收益报告把绕过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表权益部分直接确认的未实现收益项目集中起来,并通过适当分类,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全面、更及时、更有用的全部业绩信息。
(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
在全面收益模式下,企业收益根据净资产的变动计量,使得资产保值增值同全面收益的计量有机结合起来,其核算更加严密、准确、直观,收益也更为真实。能够促进企业对资产、负债及资本等进行核算和管理,重视企业的长期运营和发展能力,提高资产运营效益,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我国应用全面收益报告的供给环境分析
(一)我国已具备了一定的应用环境
随着加入WTO,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提高,报告全面收益所需的公允价值也初步具备了可操作性。入世后大量外国资本涌入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活跃。目前已产生了数量众多、特征各异的衍生金融工具。确认衍生金融工具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是引进全面收益报告的直接原因,也只有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运用,才使报告全面收益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国外已有成功范例可供借鉴
国外已建立成熟的全面收益基础理论体系和丰富的操作经验。国对全面收益报告探索是建立在国外成功运用的事例之上的。我们可对国外已有的全面收益报告的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全面收益报告方案,提高在我国成功推广全面收益报告的概率。
(三)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日益趋同
我国2006年发布的现行会计准则为全面收益报告的应用提供了有利条件:1、现行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2、会计准则中定义了利得和损失要素;3、已制定相应的具体会计准则。
(四)我国会计准则已要求报告所有者权益变动情况
现行准则中要求单独列示反映如下信息的项目: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按照规定提取的盈余公积;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从所有者权益变动项目的组成来看,部分项目就是未来全面收益报告的组成项目,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我国全面收益报告的雏形。
五、全面收益观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基本准则中引入“利得”和“损失”的概念
新《企业会计准则—— 基本准则》定义:利得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与所有者利润分配无关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这两个概念的引入,为全面收益的内容划分和信息披露奠定了基础。
(二)编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变革利润表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利润表结构和内容进行了较大调整,要求企业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表明我国企业收益信息披露趋向于全面收益观。
六、我国逐步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建议
(一)完善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内外部条件
1、制订全面收益报告准则。我国适宜制订《全面收益报告准则》,即对全面收益的列示和报告进行规范,全面收益的各组成项目的确认和计量则可由其后制订的各个具体准则予以规定。待各方面条件成熟(如现行价值或公允价值广泛运用)后,再考虑从概念框架的角度制定一份综合性的《全面收益准则》,用以指导全面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2、完善公允价值运用的外部环境。第一,发展资本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第二,规范资产评估市场,加强评估队伍建设,加强资产评估的行业管理,减少行政干预成份,保证公允价值的公正性。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健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以满足报表的编制和审计。
(二)分两步渐进地推行全面收益报告
收益报告的改进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应有计划、有步骤、稳健地推进。1、在扩展的收益表中列示全面收益信息;我国的其他全面收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资产重估增值、外币报表折算差额和股权投资准备等未实现收益,另一类是非货币性交易收益、债务重组收益和关联方交易收益等己实现收益;2、构建全新的全面收益表。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提供历史成本收益信息。
参考文献
[1]温玉彪,郭俊玲.对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思考[J].会计之友(中).2006(08).
[37]周仁俊,李慧娟.论新会计环境下全面收益报告[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