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证券金融 > 金融研究 >

论股票市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一个金融伦理学分析视角

时间:2010-01-05 09:27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论文关键词:股票市场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论文摘要:从本源上看,股市问题是个伦理问题。股市上的败德行为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解决股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治标之策是强化信息披露和彻底改变股市的政策市局面,而重构股市道德体系则是治本之法。
  按金融伦理学理论,所有金融活动的行为和方式必须符合一定的伦理规则。一般而言,这种行为方式反对自私自利,反对为了自我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强调在公开、公平、公正、仁义及道德的市场环境中战胜对手;不赞成金融市场的短期行为和过度投机,重视理性投资及社会责任投资;倡导财富的获得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而不应不择手段;财富的使用和管理也应在力求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只注重前者而忽视甚至摒弃后者。这伦理规则在金融市场中的具体表现则为金融交易的公平性、诚实守信和遵守道德规范,一旦被践踏,金融市场就会成为一个尔虞我诈 、弱肉强食的场所,其后果是少数人因之谋取了暴利,但社会福利却大量损失。金融伦理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则尤其重要。中国股市的基石到底是什么?以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由《证券知识读本》率先提出的:“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我们认为,这一论断虽然从微观架构上指出了市场得以稳定的一个基础,较之于其他各隔靴瘙痒式的表象描述无疑是一大步,但它没有抓准基石本身,上市公司质量充其量只是股票“大厦”得以构建的“砖瓦”,股市参与各方的诚信等基本伦理准则是否切实履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石之所在。所以,从本源上看,中国股市问题是个伦理问题。但迄今为止,中国股市中的伦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构成股票市场的三要素即 股票发行者、投资者 、交易中介机构的败德行为来剖析中国股市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股市上的败德行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股市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是股票交易进行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体表现为股票发行方为引诱投资方购买其股票而采取的欺骗行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普通股票的潜在购买者难以识别有较高预期收益且低风险的优良公司和有较低预期收益且高风险的不良公司。在此情况下,股票购买者只愿意支付发行股票的公司平均质量的价格——这个价格介于不良公司股票的价值与优良公司股票的价值之间。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若是优良公司,它们知道其所发行的股票的价格被低估,因而不愿意按投资者的出价卖出股票。愿意向投资者出售股票的只有不良公司,因为其发行价高于股票本身的价值。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就会尽量减少持有或不持有不良公司的股票。发行者和投资者的双重理性导致的结果是:很少有公司能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资金,股票市场就难以正常运行。倘若信息是完全的,逆向选择问题就不会产生。
  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了解与上市公司经理一样充分,他们就能识别优良公司和不良公司,愿意为优 良公司股票支付足额的价值 ,优良上市公司也愿意在市场上推销其股票。这样,股市就会把资金配置到业绩优良的公司,这是股市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了解远远不如融资者,融资者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采取诸如捏造应收账款、忽略坏账、放大主营业务、财务包装 、内线交易、指令匹配等手段夸大业绩,粉饰危机,欺骗投资者,逆向选择问题因之产生。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如红光产业是成都的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通过与会计师、律师、地方监督官员合谋炮制虚假账目上市,在股市上筹措了4亿元巨资,但该公司连续两年篡改财务报告,把 16 800万元实际亏损篡改为盈利 7 074万元,后证监会暴露了该公司的造假行为,该公司股票直泻,致使 8 000多名中小投资者囚受欺骗而赔钱。
 论文关键词:股票市场  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论文摘要:从本源上看,股市问题是个伦理问题。股市上的败德行为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股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解决股市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治标之策是强化信息披露和彻底改变股市的政策市局面,而重构股市道德体系则是治本之法。
  按金融伦理学理论,所有金融活动的行为和方式必须符合一定的伦理规则。一般而言,这种行为方式反对自私自利,反对为了自我利益而牺牲他人利益、集体利益或国家利益;强调在公开、公平、公正、仁义及道德的市场环境中战胜对手;不赞成金融市场的短期行为和过度投机,重视理性投资及社会责任投资;倡导财富的获得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而不应不择手段;财富的使用和管理也应在力求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达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而不是只注重前者而忽视甚至摒弃后者。这伦理规则在金融市场中的具体表现则为金融交易的公平性、诚实守信和遵守道德规范,一旦被践踏,金融市场就会成为一个尔虞我诈 、弱肉强食的场所,其后果是少数人因之谋取了暴利,但社会福利却大量损失。金融伦理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则尤其重要。中国股市的基石到底是什么?以前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由《证券知识读本》率先提出的:“上市公司质量是证券市场的基石。”我们认为,这一论断虽然从微观架构上指出了市场得以稳定的一个基础,较之于其他各隔靴瘙痒式的表象描述无疑是一大步,但它没有抓准基石本身,上市公司质量充其量只是股票“大厦”得以构建的“砖瓦”,股市参与各方的诚信等基本伦理准则是否切实履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石之所在。所以,从本源上看,中国股市问题是个伦理问题。但迄今为止,中国股市中的伦理问题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本文从构成股票市场的三要素即 股票发行者、投资者 、交易中介机构的败德行为来剖析中国股市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股市上的败德行为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引发这两个问题的直接原因在于股市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是股票交易进行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具体表现为股票发行方为引诱投资方购买其股票而采取的欺骗行为。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普通股票的潜在购买者难以识别有较高预期收益且低风险的优良公司和有较低预期收益且高风险的不良公司。在此情况下,股票购买者只愿意支付发行股票的公司平均质量的价格——这个价格介于不良公司股票的价值与优良公司股票的价值之间。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若是优良公司,它们知道其所发行的股票的价格被低估,因而不愿意按投资者的出价卖出股票。愿意向投资者出售股票的只有不良公司,因为其发行价高于股票本身的价值。如果投资者是理性的,他们就会尽量减少持有或不持有不良公司的股票。发行者和投资者的双重理性导致的结果是:很少有公司能通过发行股票来筹措资金,股票市场就难以正常运行。倘若信息是完全的,逆向选择问题就不会产生。
  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了解与上市公司经理一样充分,他们就能识别优良公司和不良公司,愿意为优 良公司股票支付足额的价值 ,优良上市公司也愿意在市场上推销其股票。这样,股市就会把资金配置到业绩优良的公司,这是股市的一个最基本的功能。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了解远远不如融资者,融资者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采取诸如捏造应收账款、忽略坏账、放大主营业务、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