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会计 > 成本会计 >

论作业成本法在价值链会计中的运用

时间:2010-03-03 09:41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会计应该适应企业管理模式的变化。通过对价值链管理、价值链会计理论和作业成本法的分析,提出了作业成本法在价值链会计中运用的可行性、必要性。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价值链管理;价值链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快及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前的企业发展模式已逐渐呈现出密切联系、信息互换、合作共赢的特点。面临更加开放的市场和更多对手的介入。企业要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引入保持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新型管理模式——价值链管理。
  
  1 价值链管理及价值链会计理论
  
  1、1 价值链管理思想的提出
  1985年,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其《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一书中首先提出价值链概念。波特指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都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按照他的观点,价值链一般包括内部后勤、生产经营、外部后勤、市场销售与服务等五项基本活动和采购、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基础设施等四项辅助活动。
  价值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方法,它以价值链为基本工具,通过对企业间信息的交换处理分析,对业务流程的有效整合优化,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整个价值链的效率,最终实现价值增值。它注重企业间的合作,认为合作将不再是以前的“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共赢的结果。价值链管理思想着重于将整个价值链拆分为多个价值活动,即作业加以管理。作业是连接上下游企业的纽带,也是价值链增值的来源。
  
  1、2 价值链会计的提出
  价值链会计的概念是由我国已故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教授首先提出来的。他认为所谓价值链会计就是;对企业价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层次关系的研究。具体可表述为:是收集、加工、存储、提供并利用价值信息,实施对企业价值链的控制和管理,保证企业的价值链能够合规、高效、有序运转,从而为企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增值和分配的一种管理活动。
  价值链会计并非会计学下的一个分支学科,而是传统会计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下,基于价值链理论的延伸。它的提出开创了会计研究的新局面。
  1、2、1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
  阎达五教授等研究了构建价值链会计理论框架的思路问题。他们认为,构建价值链会计的理论框架是价值链会计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其基本思路是,以强化价值链管理为主线,分别沿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重构会计管理框架。在空间维度上,把原来的以单一企业形式存在的会计核算主体扩展为以价值链联盟形式存在的会计管理主体,把原来的以货币为计量手段的各会计核算对象扩展为以价值链形式存在的一切可以量化的会计管理对象。这样,会计管理的视角就大为扩展,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就统一为价值信息。
  
  1、2、2 价值链会计维度分析
  (1)时间维度分析。
  价值链管理之所以较于传统管理有更科学之处,不仅在于它将管理的空间范围延伸至整个价值链,从而有利于在完整作业链下把握重要战略环节,并产生协同效应;还在于它符合信息化时代管理要求,以事中适时控制为主的时间管理上的有效性。在时间维度上,应用信息技术,以会计实时控制为核心,以管理过程的时间序列为依据,分别以事前管理的统筹规划、事中管理的实时控制和事后管理的分析考评为内容广泛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会计管理。
  (2)空间维度分析。
  价值链的空间维度分析,可根据分析对象及角度不同分为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横向价值链分析、纵向价值链分析,通过三个分析来确立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企业内部价值链管理强调优化内部作业间的联系,辨明价值驱动因素及利润驱动因素,提高整体效率,控制战略成本,达到内部协同。横向价值链分析指把企业置身于整个行业环境中,与行业内的其他企业通过一定的作业联系起来,或仅仅通过对竞争对手的优势分析,找出企业在横向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构建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纵向价值链分析将核心企业看作是整个行业价值环节中的一个,与上、下游相互依存,它的中心思想为构造价值链体系,帮助企业建立更持久的核心竞争力。
  
  2 作业成本法优势分析
  
  2、1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最近二十年来成本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成果。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首先将企业耗费的资源分配到作业上,再将作业分配到成本对象上。由于引入了“作业”这一载体进行成本的分配,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更客观地描述了资源与成本对象之间的关系,使成本核算的结果更加准确。作业成本法不仅能够提供准确的产品成本、客户成本,也能够提供部门成本、人员成本和作业成本。这些丰富的成本信息,为企业的管理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四要素:资源、作业、动因和成本对象;三个层次:包括资源到作业的分配,即资源动因:作业引起资源消耗,当多个作业共同使用同一资源时,资源动因便是分配资源耗费给各个作业形成作业成本库的依据;作业到成本对象的分配,即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依据;资源到成本对象的分配,这里指可以直接归集到成本对象的资源耗费。
  
  2、2 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会计的契合
  作业成本法区别于传统成本法,将作业作为成本核算对象,以成本动因为费用分配基础,克服了过去的以产品、产量为核算对象,以工时和机器台时为费用分配标准的弊端,能够提供更为精确的成本信息。
  价值链思想即通过对作业的有效评价和整合,在各个作业自身增值与作业的协同效应过程中带来整个价值链的增值。价值链会计既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又是一种成本管理制度。它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它从以“产品”为中心转为以“作业”为中心,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通过对价值创造的作业活动进行评价,以识别:盈利作业与非盈利作业,高盈利作业与低盈利作业;哪些是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或作业,哪些作业活动适宜企业自己做,哪些作业应该转于其他企业做。尽可能地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善作业,从而尽量减少损失和浪费,增加作业价值。它旨在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与市场竞争相适应的、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作业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加顾客价值以及从提供价值中获利,它以作业成本计算为主要信息源,包括作业分析、动因分析和绩效评估。这正符合了价值链会计管理思想最核心的要求,以作业为元素,不仅对于企业内部各环节整合,更是企业间,各价值链环节的结合点。

    3 作业成本法与价值链会计的有机结合
  
  3、1 价值链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
  价值链强调整体、联系、多角度的观点,价值链会计管理模式中的作业成本法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所延伸。它注重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有机整合与协同,强调作业间的相互作用,认为作业不仅仅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作业,而是从原料的供应最终扩展到顾客的整个价值链的环节,也不仅仅是实有的耗费有形成本的作业,还包括虚拟耗费无形成本的作业。所有这些作业都应是价值链会计的管理范畴,也都应是作业成本法核算和管理的内容,
  价值链会计中的作业成本法突出了“过程管理”的作业管理,脱离了核算这一单一功能。它是建立在“过程观”基础上来认识作业和成本的关系的,所指过程其实就是作业的集合即作业链。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