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基础教育 >

构建“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的原则浅述

时间:2011-12-16 10:30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 “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就是以和谐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中的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空间、时间等)各部分有机整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和谐”状态,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进步的课堂教学模式。所谓的“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原则,是指物理教师根据“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概念界定的内涵,提出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操作中所依据的准则或称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关键词] 和谐 新课程课堂形态 原则


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学校是一个小社会,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是构建和谐学校的基础。依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每位物理教师应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全面有序的提升。教师要与时俱进,根据国家素质教育的要求,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构建“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
一、 对“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的界定
对“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进行界定,可从下列几个方面来阐述。
和谐是一个哲学的范畴,意指一个系统与外部客观世界之间及其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广义上讲,和谐也是美学范畴,“和谐”也是心理学的范畴。心理学家认为“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对生活的热爱;“和谐”当然也是教育学的范畴,教育学家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是人的和谐发展。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从静态分析,既是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空间、时间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从动态分析,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之间总是处于相互配合,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因此,从现代教育观念看教育,和谐教学理念应是教育的指导思想,其教学目的又应成为学生和谐发展的指导思想。
从初中物理新课程的要求来看建立和谐的新课程课堂形态是非常必要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及其教材内容,突出了教学内容的探索性、开放性与生活、生产的密切联系性和应用性,要求教师在理念上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前提;在教学方法上的启发性、诱导性、民主性。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既要尊重物理知识性,又要尊重学生体验的独特性,承认并发展学生的多元智力,为形成个性化的人格创造条件。在教与学的方法上,要能妥善处理好课堂上师生“互动”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学过程既要科学严谨,又要生动活泼;既要有学生的主动学习,又不能忽视教师的谆谆善导;既要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学习作风,又要弘扬灵活机动、善于闪烁灵感的智慧火花。保证学生的认知过程不违背或不偏离人类的基本价值取向,使学生始终是“真善美”的追求者、创造者和全面发展者。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就是以和谐教学理念与新课程标准有机结合,使课堂教学中的各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法、空间、时间等)各部分有机整合,相互谐调,始终处于“和谐”状态,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进步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 “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的原则
所谓的“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原则,是指物理教师根据“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概念界定的内涵,提出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操作中所依据的准则或称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
1、主体性原则
把学生真正置于主体地位,是“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的显著特征。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新课导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总结评价都应以学生现状为根据,要彻底改变传统式的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做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参谋顾问作用,为学生开辟一个新的学习天地。上课时,先由学生阅读,小组之间相互提问,自己先得出结论,遇到难懂的问题老师不急于解答,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教室,上网查资料,再将查到的资料在班上公布,对于有争论的问题,老师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不带任何一方的观点予以评价,教师的观点也仅供学生参考。专题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和主持讨论,教师对他们进行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涉及课本内容的题材,写一些小论文,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发展性原则
“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新课堂应坚持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改变传统的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为了探究某种物理现象,得先提出一个问题,作出与问题有关的猜测,设计实验,以证实或否定猜测;要求学生在实验中,细心观察和记录现象,通过分析概括、推理和论证,得出科学结论。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3、开放性和体验性原则
既要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理性认识,如物理知识识记,物理计算题方法的掌握,还要十分重视感性认识,通过观察“物理现象”回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由“活动——体悟”形式使获得的实践与理论知识得以整合。课堂上列举物理与人类生命活动的联系的事例。例如:在教学摩擦力这节内容时,我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先是以小组为单位,例举各种摩擦的例子并做好记录,然后全班交流时比赛看哪组举得多而好,一时间班里忙碌了起来,每人都至少能举上两三个例子,而且我发现组与组之间的保密工作也做得比较好,每个人的发言只局限于组内人听到,这说明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都在增强,而且使得班内气氛热而不闹。在全班交流时,虽然有很多例子重复了,但还是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一个学生说:“自行车轮与地面的摩擦是滚动摩擦”,全班暂无异议,稍过片刻,另一个学习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站起来反驳:“自行车轮与地面也有可能是滑动摩擦的。”部分学生开始嘲笑,也有学生在思考,还有学生叫他举例,他接着说:“刹车的时候,车轮不滚了,但还要向前滑一段路,这时就是滑动摩擦,留在地面的刹车痕迹就是最好的证明!”稍倾,他的好朋友带头鼓掌,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就坐。紧接着也有学生对“人在走路时鞋子与地面之间是静摩擦”的结论也提出了异议:“为什么鞋子的前掌和后跟往往磨损得比较严重呢?应该在脚落地的瞬间存在着不易发觉的滑动摩擦。”一言既出,惊动课堂,学生们在原地模拟走路迈步,在体验中验证了这种猜测的正确性。看着学生能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讨论解决问题,我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为学生的能力提高而自豪。在快要下课时,我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写一篇主题为“假如没有摩擦”的小论文,字数不少于300,我曾担心这次作业的质量,怕学生任务观点地完成作业,谁知第二天作业交上来后,学生的想象力让我大为折服。家庭小实验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对家庭小实验也要有布置、有检查,促使学生人人参与。开放实验室,并对学生的实验方案从科学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开设兴趣实验,如烧不死的金鱼、瓶吞鸡蛋、易拉罐形变、筷子提米等等。这种学习体验不仅能弥补学生感性知识之不足,同时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仅是一种行为、能力、方法,更是一种意识态度和观念。有了体验意识,才会有创造意识和创造的实践,从而使学生了解物理,喜欢物理,热爱物理,创造美好生活。
4、教学民主性原则
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作风,善于发现学生的积极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护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承认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是学习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动手、独立学习。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植到学生的头脑中去。”在《教育艺术》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课堂一切困惑的失败的根子,在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记了上课这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于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这就告诉我们,教师既要心中有学生,要千方百计地创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来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这些都需要教师发扬教学民主作风来实现。要造就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在物理教学中必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设想,即使有些答案不够正确,教师也赞扬其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勇气。例如:在进行间接测量方法的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允许全部拉开却要测量一大卷铜丝长度这个问题,多数学生很容易想到先测出体积,然后设法解决截面积测量问题时用到测多算少法、有的说用螺旋测微器直接测等等,但也有学生能想到用比例的途径避免截面积的测量,把讨论推向高潮,教师设问:这些方法都可行吗?立即又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学生们的回答有条有理,在讨论的过程中及时纠正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错误。最终评选出最佳途径后请学生上台做实验,每个同学都跃跃欲试。在这是老师充当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积极参与、相互合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增加情感的投入,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达到以情、以景激趣,以趣启智。
5、整体性原则
从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内容特点及目标来看,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其包涵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是由三维形成的一个整体目标,从学科知识间横向联系来看,物理与生物、物理与化学、物理与地理、物理与数学等学科的知识的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知识网络。教学思路的设计,恰当的教学手段的选择,都应高屋建瓴,总揽全局,从整体入手考虑,而不能支离破碎,拼拼凑凑。如在进行电路设计时,如何设计并制作选答器模型?病房呼叫电路是怎样设计的?交通红绿灯是如何设计操控的?楼梯灯为何能同时受上下两端的控制?这些问题是在进行完串并联电路基本规律的学习之后随即抛出,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际考察、网络查询、动手设计、实际制作等途径尝试解决问题。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知识,找到了答案,获得了成功的喜悦,课堂上的交流更让学生有了成就感。设计电路这样一个难点问题能通过自己的不懈追求和探讨得到解决让学生进一步对物理增强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能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中得到培养。
6、多元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直接制约着“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的构建。和谐式的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中的教学评价必须打破传统式的仅以学生接收知识的多少来衡量学生学习物理的优劣,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和灵活性,应体现侧重于学习的参与性、过程性、情感性以及思维的广宽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注重于学生个性的形成与发展。即不能唯以卷面的物理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应“强调过程与结果”的评价,强化评价诊断与发展的功能,强化评价的选拔与淘汰的功能,强化评价的内在激励作用,强化评价的外在诱因和压力作用。要改变过分追求评价的标准化和客观化的倾向,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对学习活动的促进作用,通过活动表现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试卷测验中注意考核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价结果可以采用定性报告与等级记分相结合的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还体现在评价者可以是物理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或学生小组,可以是学生家长,也可以是开展学习内容相关的企业、社区等。
构建“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的教学原则,在理论上有其一定的超前性、指导性价值,仅此还不够,还要把它具体化为现实性、可操作性。大体途径为: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即根据构建和谐的初中物理新课程课堂形态的原则、设计和谐的新课堂物理教学方案进而提出相应的可操作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