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论文库 > 教育 > 学科教育 >

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研究

时间:2011-12-12 11:29 来源:www.lunwen163.com 作者:163论文网 点击: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比赛观察、调查访问和比较分析等方法,分析研究有关800米跑比赛心理战术和训练方法,对如何提高男子800米运动员成绩,提出了赛前模拟比赛训练方法。并结合中长跑专项队员多年训练的体会,系统地总结了该训练方法的理论依据、运用实施过程及训练效果,丰富了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理论与训练方法,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800米 模拟比赛 训练方法 想象训练

0 引言
800米跑是一项竞争激烈的中跑项目,堪称“最难跑的距离”,800米项目训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与各种身体素质及技、战术训练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有关技能形成的规律、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比例、训练时间及次数的安排、负荷密度大小、营养与恢复的调节规律等,都会对其过程的结构产生影响。
从生理学看800米跑是在人体疲劳时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肌肉仍以次最大强度进行工作的运动项目,所以这就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完善的专项身体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发展在疲劳和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继续保持次最大强度的工作能力。在比赛后期运动员往往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而不协调,且精神低落,甚至想停止运动的反应,如果在比赛前的训练强度、密度和运动量上达不到较高水平,运动员适应比赛的能力差,就会阻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高。当今国际优秀的800米跑选手之所以具有惊人的比赛能力,是因为他们在赛前进行了大负荷的强化训练,并在临近比赛时,针对比赛中发生的各种技战术以及运动强度大的特点作大量的针对性强的赛前模拟比赛训练,既提高了运动员机体的抗乳酸能力,达到了比赛的强度要求,又使运动员的神经、肌肉系统在短时间内调动起积极性,充分适应赛场上的各种情况。
因此,本文就赛前模拟比赛训练在实践中的运用作了初步的探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体育学院中长跑专项5人
1.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    比较分析法
2  资料研究与分析
2.1 赛前模拟比赛训练方法的运用
模拟比赛训练是建立在运动员经过休息期、准备期,进入竞赛期间即将进行比赛时实施的一种训练手段。可将赛前1至2月的训练期作为模拟期。在模拟期内将模拟比赛日(即高强度训练日)和没有比赛日(即低强度日)交替安排。从800米跑的能量代谢看,起初是ATP~CP方式供能即在人体内碳水化合物先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再氧化分解,形成ATP,这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乳酸,由于乳酸的不断积累,以至供氧不足,使肌肉的功能下降,造成机体疲劳,此时要想在平时的训练中完全达到在比赛中所遇到的生理反应是很困难的。倘若采用以全力奔跑完成比赛距离的方法来单纯训练,这样虽然强化了800米跑运动员的专项能力,但势必使运动员造成机体疲劳,心理恐惧、大量消耗体力及机体不适症等现象。但采用赛前模拟比赛训练,可以使运动员更接近比赛环境,肌肉和神经系统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调动起积极性,在近似于比赛的环境下调动训练的积极性,可以既不造成过大的体力消耗,也适应了比赛环境。因此,采取模拟比赛环境下的训练与单纯的大强度专项距离跑相比对强化运动员比赛能力,丰富比赛经验等都是很有帮助的。
表1      5名选手运用赛前模拟比赛训练前和使用后的成绩对比
姓名 年级 使用前成绩 使用后成绩 提高值
刘铮 2001级 1:59 1:55 4
郭乙平 2002级 2:02 1:58 4
杜超 2004级 2:01 1:59 2
程东红 2000级 2:16 2:13 3
李玲 2003级 2:17 2:14 3
在使用赛前模拟比赛训练之中,队员刘铮参加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成绩从1:59 s提高到了1:55 s,队员郭乙平参加福建省运动会成绩从2:02 s提高到了1:58 s,其他队员800米成绩提高了2—4 s之间,可见使用赛前模拟训练法对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高有很大帮助的。
 2.2  800米跑运动员强化赛前模拟比赛训练的具体措施与方法
    800米跑是在人体的次最大强度下,持续时间不足2分钟的运动,需氧量超过了最大吸氧量,由于肌体来不及给肌肉供应足够的氧,所以造成体内产生大量的乳酸堆积。根据800米跑专项的特点,在训练中使运动员的心率达到比赛时的心率,然后进行短暂的休息,以稍稍偿还一点氧债,但是运动员心率下降不得超过每10 s钟15次,接着运动员再继续投入训练,这样的训练使运动员不必花费像真正比赛那样的时间、负荷和精力,却可收到如同真正参加比赛一样效果。模拟比赛训练的方法有:
比赛模拟法:由于模拟比赛训练和比赛特点具有相似之处。可将训练课分成三份。首先开始训练时采用几个短距离、大强度的重复跑,距离要比比赛距离短,但强度要高于比赛。因为比赛一开始阶段人体采用的是无氧代谢系统工作。然后,在中间训练中采用稍长距离的重复跑,这将有利于改进和完善运动员的有氧耐久力。为了更精确的模拟比赛情况,训练课的最后一部分将以全力进行短距离的反复跑,模仿比赛的冲刺。这样安排更接近于比赛特点。
      具体安排模拟如下(以男子800米跑1:51 s水平的选手为例)
(1) 3×200米,25 s完成;
(2) 休息(心率将至24/10 s再投入训练)
(3) 2~3×500米,1:14 s完成;
(4) 休息(如2)
(5) 3~5×100米,12 s内完成。(中间以100米45 s慢跑进行恢复)
          队员刘铮在2002年参加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前1~2个月主要采用比赛模拟法,在训练课的前期安排2~3组100米~300米之间距离的大强度跑,目的是使机体适应比赛刚开始大强度的起跑阶段;在训练课中期安排2~3组500米~700米之间距离的反复跑;在训练课后期安排1~2组100米的冲刺跑,这样安排既提高了队员的耐久力又强化了最后冲刺能力。经过两个月的训练,队员成绩从使用赛前模拟比赛训练法前的1:59 s提高到了1:55 s。
段落模拟法:我们让运动员以预定速度进行比赛距离的其中一部分,而另一部分允许运动员凭惯性放松跑完。
      具体安排模拟如下(以男子800米跑1:51 s水平的选手为例)
其一,400米段落模拟跑要求53.5 s完成,剩下400米中速放松跑;
其二,500米段落模拟跑要求1:09.3 s完成,剩下300米中速放松跑;
其三,600米段落模拟跑要求1:23.3 s完成,剩下200米中速放松跑。
队员郭乙平的100米速度在11.2 s左右,但800米的比赛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后来在训练中将800米分成两个不同的段落,要求前半程的速度以个人最好成绩的95%去完成,剩余的距离用中速跑去完成。大强度跑的距离有短到长,渐渐过度到700米、800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再进行800米比赛时,结果发现成绩比以前提高了4 s。该方法更适合于速度较好的运动员,因为它更强调运动强度,而非运动量的积累。
节奏模拟法:我们以模拟比赛速度来进行节奏跑,通常800米跑具有1:51 s成绩的实力的选手可以按100米平均速度13.82 s来进行节奏跑,可采用100~400米的距离进行多次重复跑,要求尽量缩短重复跑之间的休息时间。刚开始时可进行100跑13 s ,82×15~20次。接着用同样的速度节奏反复进行200米、300米、400米跑,力争过度到600米跑,这样促使运动员体内达到极限氧债,因为只有提高运动员最大氧债的极限,才能提高其最大吸氧量的水平,促进运动技能提高,以适应和胜任比赛。
   该赛前模拟比赛训练法适合于有氧耐力突出但速度稍薄弱的运动员,队员杜超、李玲速度并不突出,但他们可以以接近100米最好成绩的速度完成多次的重复跑,甚至可以以400米56~59 s的速度完成8~10组,在比赛前的赛前模拟比赛训练中加大了对他们400米以上段落的训练要求,例如500米1:11 s ~1:15 s × 3~5组,600米1:26 s ~1:30 s ×2~5组,700米1:44~1:50 s × 2~3组,结果提高了队员最大氧债极限,也提高了最大吸氧量水平,使队员的成绩在比赛中得到了提高。
2.3  重视想象训练
运动竞赛中普遍存在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只要运动员身体素质优良,技战术精湛,就可以战胜对手,创造优异的成绩,获得比赛的胜利。然而,在竞赛实践中却常出现身体和技术都稍微逊色,但心理素质良好的运动员能战胜强手勇夺金牌的事例。由此我们认识到人的心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运动竞赛中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培养800米跑运动员通过不断想象完成奔跑的最佳技术动作是提高技术动作协调性、合理性,克服紧张心理使其自身完全处于一种放松状态及改进专项技术,提高成绩的良好前提。笔者通过积累中长跑专项几名运动员平时训练中的情况,认为加强800米跑的心理训练后可以鼓舞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勇气,使运动员在脑海里不断充实不畏艰难,勇于拼搏的雄心壮志,感到胸有成竹,奋勇拼搏的欲望剧烈,和不畏困难的镇定心理状态,从而完善了800米跑的运动员的专项竞赛心理能力。
2.3.1  800米跑运动员进行想象训练的具体方法和手段
第一阶段:放松训练
运动员应选择一个安静、空气清新的环境,让身体舒适的仰卧平躺,练习时要求默念与想象同步进行。开始时微微的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可以想象“马上就要比赛了、遇到的对手有多强、全场观众注视着自己、裁判员将要发令、起跑、竞争激烈、你追我赶、最后获得冠军激动的心情、领奖载誉而归等等”。先体会全身肌肉紧张时的感觉,然后再体会尽最大限度的放松全身肌肉群的感觉,注意体会两者之间相反的感觉。掌握放松技能是想象训练的基础,学会放松,有助于800米跑运动员在比赛时较好的控制需要保持放松的肌肉,让肌肉充分放松,技术动作轻松自如,掌握放松技巧可以很好的帮助运动员克服比赛或训练中的紧张或急燥感。
第二阶段:想象训练
通过放松训练的反复练习后,运动员已经能够指挥身体充分放松和动员浑身的肌肉。在这个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技术特点和要求,逐步增加想象练习。首先应让运动员了解和掌握正确的跑步技术,引导运动员根据完成技术时的身体位置,肌肉感、空间感、平衡感进行想象,也就是把听觉、视觉、动觉表象结合起来,要突出动觉表象,因为真正在动作中起调节作用的是动觉效应。
3. 结论
3.1赛前模拟比赛训练是一种适应实战的训练方法,是进入竞赛期间即将进行比赛时实施的一种训练手段。他可以全面提高运动员临场比赛的经验,促进他们在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最佳竞技姿态,创造更好的运动成绩。
3.2 赛前模拟训练法的应用时间须控制在最佳效果阶段,最好在比赛前1~2个月之间使用,防止运动员竞技状态出现过早或过晚。赛前模拟比赛训练法的实施,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训练手段。
3.3  赛前模拟训练中的强度、速度、休息间隔和重复次数等都必须按照运动员的比赛特点和潜力而定,具有针对性。结合训练中的实际情况,注重训练中的个体差异。
4. 参考文献:
[1]  巴莆洛夫,运动员心理,上海体育学院译报,1992(3):23—26
[2]  俄罗斯B.A.互连科,    《中距离跑》    1995
[3]  中国田径协会,《马拉松运动》,1998.3
[4]  黄力生, 中跑运动员想象训练的探讨,内蒙古体育科技,1993    
[5]   谭路 《中长跑训练法》,1993